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美文欣赏
  • 四方风杂文文丛
  •   视频播放

     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文丛名曰“四方风”,拜王先生所赐。“四方风”系考古发现甲骨文残片,骨面有刻辞4段,应为28字,实为24字,刻在一片牛肩胛骨上,字体强健有力,是典型的殷商武丁时期(约公元前 1200 - 1189 年)卜辞,记载了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神与对应的四位风神,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。

      “四方风”与四时更迭、草木枯荣以及人类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,类似于“四仲中星”:日中星鸟,以殷仲春;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;宵中星虚,以殷仲秋;日短星昂,以正仲冬。 “四方风”与诗歌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《诗经·邶风·凯风》:“凯风自南”,《尔雅·释天》“南方长养喜乐,故曰凯风。凯,乐也。”《吕氏春秋》:天地之气合而生风,其风以生十二律:仲冬日短至,则生黄钟。仲夏日长至,则生蕤宾。仲春生夹钟。仲秋生南吕。天地之风气正,则十二律定矣。说:“上下四方谓之宇,古往今来谓之宙”。虽然春夏秋冬季节变换,时光流逝,可是不变的是亘古恒久的雄风,千百年来依然在不停地吹拂。

      选择这样一个富含文化底蕴的名字作文丛总称,显然寄托了王先生的杂文观念和对中青年杂文家的厚望。王先生是以史学家身份写杂文的。看他的杂文,如《语录考》、《考》、《花果山上的猴门事件》等,随处可见深厚的学养和老到平和的行文风格。他不屑于“杂三股”式的杂文写作,主张杂文应该言之有物、言之有理、言之有文,应该奉行言宽、文宽的写作原则。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,我认同王先生的杂文观念,悉心揣摩、学习他的文风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在《关于杂文的零思片想》一文中,我作如是说:“真正的杂文家往往不喜欢杂而无文的杂文。在他们心目中,杂文与时评不同,并不是排成楷体字的就是杂文,也不是放在花边里的就是杂文。杂文之“文”是文明之文、文化之文、文学之文、文雅之文。所谓文明之文,是说杂文所的思想观念也许不是最新的,但它必须是符合人类文明的。它下的,反对集体名义下的一己,文明后的。一切陈腐的、恶浊的、反人性、反的思想主张和意志都与杂文无缘。所谓文化之文,是说杂文必须有学养灌注、学理贯通、学问滋润。朱光潜先生说‘不通一艺莫谈艺’,即不通晓一门具体的艺术最好不要妄谈美学和艺术规律。写杂文也一样,空怀一腔热血是不够的,必须有自己的家园和思想依托。那家园和依托,便是深厚扎实的学问基础。文、史、哲、政、经、法,抑或天文地理、花鸟鱼虫,总要通晓一门,略知其他,这是为文的起码条件。所谓文学之文,是说杂文作为文学的一支,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,讲究形象思维、框架结构、遣词造句、语言节奏,文章总要体现文学的一般特征,读来不仅有思辩的震撼,也有欣赏的愉悦,让人齿颊生香,回味无穷。所谓文雅之文,是指杂文的一种内在气质,它是文明、文化、文学汇聚发酵酿成的醇酒,是综合作用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,是一种下意识的流露,是不经意的表达,好比腹有诗书的谦谦君子,又好像长于名门的大家闺秀,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雅,随意浮现在举手投足之间,是长期、自然积淀的结果,火候不到,是学不来的。东施效颦,徒增笑柄而已。”